47岁张译,正高级职称。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,我差点把手机摔了,想着“安欣”怎么就成了北京官方认证的大神。以前总觉得这些职称离咱们观众远得很,谁在乎啊?可一翻新闻热搜,评论区炸了,连我妈那种只看春晚的都来问,“张译也算文化人了?”
想起那年冬天,张译在剧组门口冻得直跺脚,手里攥着一份落榜通知。说真的,那会儿谁都没想到,这个脸上写着“人间烟火”的男人,能活成一面旗帜。娱乐圈的故事嘛,谁红谁凉,隔三岔五换主角。可张译蹲在那儿,像石头缝里钻出来的草,不疯不魔不红。再刷到《士兵突击》《我的团长我的团》,他嘴角一抿,台词一出,观众心里就跟着拧巴。后来《鸡毛飞上天》成了热词,“陈江河”憨得有点可爱,“安欣”又冷得像刑警队的冰柜。张译这人,真不是靠脸吃饭的。
你要真问我,张译凭啥稳坐收视保险箱?这还真不是“演技好”三个字能说清楚的事。随便翻翻数据,张译参演的电视剧,豆瓣8分、9分的比比皆是。可要说那种“高分剧担保人”,你得亲眼看过他蹲在片场一遍遍琢磨台词,或者在访谈里憋红了脸讲配音的事儿,才明白这块奖牌不是直播带货抢来的。娱乐圈能做到这份儿上的,不多。前几年流量为王,张译还在群演队里发愁明天吃啥。现在正高级头衔一挂,流量、实力,这些词好像都不重要了。真到风口浪尖,观众记住的,还是那颗蹦跶了二十年的倔脾气。
有时候我真怀疑,娱乐圈那些评职称的流程,是不是比选秀还难。北京这次评审,要求摆在那儿:代表作、口碑、社会贡献、公益活动,条条框框一大堆。你以为随便刷个剧就能混过去?别逗了。张译这些年安安静静地拍戏,能把正剧和喜剧都玩明白,不是嘴皮子溜就能混成的。再说,公益活动、社会责任,他也不是那种“拍张照片就走人”的人。你去查查新闻,很多公益项目里都有他的名字,低调得跟路边小饭馆似的,不招摇、不炒作。
这事要是搁体育圈,估计也就是姚明退役后进篮协那波操作。这年头,靠脸吃饭的太多,靠实力吃饭的太少。想想易建联,退役后直接干到广东篮协副主席,舆论一边说“实至名归”,一边又有人翻旧账。娱乐圈同理,张译评职称,有人夸“德艺双馨”,也有人嘴碎地说“圈内互捧”。你说公不公正,咱们外人说了也白搭。可回头看看那些年张译一部一部拍出来的剧,票房和口碑都在那摆着。跟体育圈一样,真本事谁都模仿不来。
很多人说,张译的戏路是不是有点“重复”?可你真要坐下来看,他演的小人物、正派、反派、甚至是临时工,各有各的气味。说白了,观众不是傻子,千篇一律的脸,演不了千变万化的心。张译的厉害,就在于他能把自己藏得很深,让你忘了他是“张译”,只记得那个角色。你要说突破,难道非得一会儿演超人一会儿演小丑才叫进步?有时候,稳定本身就是最大的冒险。
其实,观众为什么喜欢张译?说白了,是信任感。像咱们选运动员一样,谁不想看一场靠谱的比赛?不管是“德艺双馨”还是“实力派”,这些标签都没法概括一个人的全部。可观众的眼睛不糊涂,时间长了,谁有底子谁心虚,一刷数据就一清二楚。娱乐圈不缺流量,缺的是像张译这种能熬得住寂寞、能抗得了冷板凳的选手。体育圈里也是一样,谁能想到易建联退役还能打出新天地?
说回张译,正高级职称这事,看起来有点魔幻。娱乐圈水太深,流量演员满天飞,能留下来的还得靠实力。张译用二十年证明了这点,观众也用遥控器和打分投了票。至于所谓的“圈内互捧”,你真去翻翻那些年他跑组、跑龙套、被拒绝的日子,就知道这份头衔到底值不值。你可能看不惯他的脸,但你绝对记得他的角色。这就够了。
说到这儿,突然想扔个问题给你们:下次选剧,你还会不会像我一样,先翻一眼演员阵容?张译在不在,你心里有没有个底?还是说,这一切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下饭、能乐呵、能让人忘掉一天的糟心事?留言区见,别光点赞,咱们唠点有意思的。
伍伍策略-炒股配资网站-正规配资知识网-专业配资炒股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